20090331

法外正義 - 電腦插畫





好評如潮「字母天后」系列第L集:《L is for Lawless》驚險處處的人性黑洞,女偵探金絲.梅芳再次精彩出擊,勇闖法律障蔽下的黑暗死角,揭露不可思議的人性變幻。情、理、法之間的拉距難分難解,而真相,才是金絲唯一的堅持。

金絲.梅芳接受房東亨利的請託,協助調查鄰居老人強尼生前的真實身分,好替強尼的家人申請軍方的補助,然而在追蹤的過程,得到的軍方回覆均是「查無此人」,眾人高度懷疑強尼生前從事間諜工作,因此才會被軍方隱匿他的真實身份甚至除籍。在官方拒絕透露、無法律可支援的情況下,金絲只好從強尼的遺物和親友下手,卻挖掘出更多難以想像的陰謀,封存祕聞的人性黑盒子一旦開啟,噴湧的惡意勢必撲向每個靠近的人……

作者簡介 - 蘇.葛拉芙頓
1940年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,是一位傑出的電視劇作家及小說家,其創作天賦在早期小說及長篇劇作中已初現端倪,80年代末期甚且將克莉絲蒂的英國作品改編為電視劇集。
1982年推出的金絲.梅芳探案系列,每部作品皆按英文字母順序命名,創新的手法,一直為推理迷所津津樂道,這位文壇字母天后,至今仍持續創作此系列膾炙人口的「神祕字母」推理小說。蘇.葛拉芙頓雖為女性作家,卻承襲了美國本土冷硬派風格,並以女性角度側寫書寫人物,其對人性的深刻洞悉與描寫,塑造了葛拉芙頓小說的深度與魅力。


法外正義
作者:
蘇.葛拉芙頓
原文作者:
Sue Grafton
譯者:
藍涓
出版社:
小知堂
出版日期:2006年12月18日





20090314

台灣原住民分佈圖 - 互動平面設計





泰雅族(ATAYAL) 分佈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,東至花蓮太魯閣,西至東勢,北到烏來,南迄南投縣仁愛鄉,是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,人口約八萬多人,見長於精美的編織技術及獨特的紋面藝術。原住民族中唯一在臉上刺青的民族是泰雅族與賽夏族,尤以泰雅族最普遍。「黥面」對於男子而言,是成年的標誌也是勇武的象徵;對於女子,則是善於織布的標記。

噶瑪蘭族(KAVALAN)過去居住於蘭陽平原,"噶瑪蘭"的意思就是"住在平原上的人",目前遷居到花蓮和台東一帶,以平地原住民為主,人口約一千多人,是最晚漢化的平埔族。噶瑪蘭族乃母系社會,巫師皆為女性。其重要祭儀活動,如出草勝利後儀式Qatapan(卡達班)、成為巫師之入巫儀式 kisaiz(奇賽伊茲)、治病儀式pakalavi(巴格拉比)、喪禮 Patohkan(巴都乾) 及年底之祭祖儀式Palilin(巴禮令)等。

阿美族
(PANGCAH)居住於花蓮、台東一帶,人口約十七萬餘人,居台灣原住民族之首。阿美族是典型的母系社會,女人的地位崇高,享有財產家屋的繼承權。豐年祭為阿美族最重要之祭儀與節慶,地位有如漢人之春節,以活潑的歌謠及舞蹈慶祝稻米豐收並感謝祖靈庇祐,也藉此為部落男子年齡階級成員晉階。阿美族的服裝一向給人色彩鮮豔、亮麗活潑的印象,女子以紅色及黑色為主要色系,男子則以藍色上衣、黑色短裙或紅色綁腿褲為主要裝扮。


太魯閣族
(TRUKU)原居住於南投縣仁愛鄉靜觀部落,後跨越中央山脈遷移至現在的花蓮縣北部山麓地帶,目前人口約二萬餘人,以山地原住民佔大多數。太魯閣族為泰雅族三大系統之一的「賽德克」群分支而來,因此在傳統習俗上,類近於泰雅族。太魯閣族人除了擅長的狩獵、編織以外,目前還保有傳統的製刀匠和巫術,每年七月小米收割後也都會舉辦祖靈祭,尤其是關於祖靈的彩虹橋傳說更是具備淨化人心的特別意義。

卑南族
(PUYUMAR)分佈在台東縱谷南部,人口約一萬餘人,屬於母系社會。卑南族有嚴謹的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,男孩子從12歲開始,須加入少年會所學習各種技能與知識。猴祭和大獵祭是卑南族舉行最重要的祭儀,等於卑南族人的過年;「猴祭」是為了訓練卑南族的少年所舉行的儀式,「大獵祭」在猴祭之後舉行,全部落男子皆會到獵場狩獵。卑南族的巫術及占卜非常盛行,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,白巫替人治病,黑巫則施咒害人。

撒奇萊雅族
(SAKIZAYA)居於花蓮奇萊平原,目前人口約百人,屬於母系社會,採入贅婚,從妻居。服裝色彩以土金、暗紅與黑色為主色,以刺竹及眼淚珠為墜飾,於服飾中呈現族群辛酸及不忘故土的決心;歲時祭儀,是以小米為祭祀中心,按照小米生長時節,分為播粟祭、捕魚祭、收成祭、豐年祭與收藏祭。傳統上以「Palamal(巴拉瑪)」火神祭來追祀祖靈,是撒奇萊雅族特有的祭典。

達悟族
(TAU)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,也稱雅美族,是一海洋民族,人口約三千多人。飛魚祭和船祭,是達悟族最重要的祭典,祭儀時男士著丁字褲、頭戴銀帽,婦女以甩髮頌神,頗似浪濤起伏,乞求平安順遂,捕魚豐收。達悟族人為抵抗颱風的風害,以冬暖夏涼的地下屋(半穴居)為特色。達悟族的拼板舟雕刻規則而細膩;男子銀盔或黃金飾片的打造亦十分獨特,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能提供冶金工藝的民族。

排灣族
(PAIWAN)居住於屏東、台東一帶山區,人口約八萬多人,為台灣第二大原住民族。排灣族是個階級分明的族群,分為頭目、貴族、勇士、平民四個階級,行封建制,家族由長嗣(或男或女)來承繼。五年祭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,刺籐球是五年祭活動的重頭戲,由部落裡的成年男子參加,象徵驅除邪靈,並藉著刺球活動祈求來年農產豐收。排灣族是個熱愛藝術的族群,如古陶壺、青銅刀、琉璃珠及百步蛇紋、太陽紋的雕刻。

魯凱族
(RUKAI)居住於屏東、高雄、台東一帶,人口約一萬多人,為父系社會。魯凱族採貴族階級制度,有嚴謹的社會階層,其傳統住屋-「石板屋」之方位格局亦受階級制度影響而有不同。魯凱族的百合花,象徵著女子的純潔與男子的狩獵豐碩。在族裡的自然崇拜中主要是太陽、月亮及百步蛇。魯凱族認為百步蛇是貴族的祖先,因而對百步蛇有許多的禁忌與敬畏。

鄒族
(TSOU) 昔稱「曹族」,居住於阿里山一帶及高雄縣桃源、三民鄉一帶,有「北鄒」及「南鄒」之分,人口約六千多人。以獵物的皮為衣飾是鄒族的特色,鞣皮的技術更是讓其他族群望塵莫及。鄒族是重男輕女的父系社會,「庫巴」是族人舉行祭典、研商大事和訓練男子成長的場所,女子禁止進入。部落的祭儀以及「戰祭」,最為重要,屬於全部落性的祭典,主要是祭拜天神和戰神,是延續鄒族精神最重要的一項祭典。

布農族
(BUNUN)居住於中央山脈兩側,在海拔1000~2000公尺之間,是典型的高山民族,人口約四萬多人。布農族活躍於高山闊水間,個個是善射的獵人,打耳祭就成為布農族人相當重要的祭典,祭典時將鹿耳掛在祭場的樹枝上,男孩都必須參加射擊,而女人則被禁止靠近或觸摸獵具。布農族的聚落多沿溪流而設,常以歌聲呼朋引伴,且在瀑布河流呼應之間而發展出令人驚異的複音及和聲之合唱技巧,成為現今頗負盛名的「八部合音」。

邵族
(THAO)聚居於南投日月潭一帶,人口約六百餘人,是漢化最深的一族。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是杵歌和杵音。邵族人祖靈信仰的具體表現會在「祖靈籃」中盛放祖先遺留下來的衣服、飾品,代表祖靈的存在,不得隨意移動;若遇家中有事,則需請六位女性擔任祭師(先生媽)與祖靈溝通並主持祭儀的進行。邵族終年均有祭祀,最大盛典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前後之豐年祭。

賽夏族
(SAISAIT)居住於新竹、苗栗山區,又分為南、北兩大族群,人口約五千多人。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-矮靈祭,是以異族矮靈為核心的祭儀,分為迎靈、靈、娛靈、逐靈、送靈五部分,是一種全族姓的祭儀活動,每兩年舉行一次,十年則舉行大祭。南、北賽夏族各有頭目一名,各家族的長老地位崇高。賽夏族的姓氏非常特殊,大抵以動物、植物、自然現象作為氏族的名號,如「風」、「日」、「夏」等。

以上圖文資料來源:樹德家商提供

台灣原住民介紹台灣原住民分佈圖 - (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)